现在的主旋律已经本质上不是电影了,专题片式情景再现+电影工业级投入,讨论它的剧作表演调度都是无用的,应该用报告文学的标准来看这种作品。
红脖子贫困家庭应该算是美国电影最少拍但现实生活中又大量存在的一个题材,之所以少拍大概就是因为发达国家白人的穷并没什么新鲜的地方,主角往往也无力改变什么,毕竟贫穷乃最大恶……这部片就是典型范例,而且每个人看起来都不讨喜、甚至可憎;如果故事聚焦于展现最后半小时积极向上的情节觉得会好很多,前面真是太苦情了。 //// Amy Adams接这个角色应该是想挑战自己,但她气质相比这个恶人角色还是太善良了
有点寡淡,罗兰和小男孩的情感还是缺了点铺垫,最后的处理又很生硬直给,整体比较平庸。最大看点可能还是罗兰了吧。(原来导演是罗兰儿子,难怪她会出山呢……后知后觉……)
看的人那叫一个费劲…作为第一个写评论的人…给一个中庸的三星吧,黑人大哥大姐们的演技真的是没法评价了,教授的头发怎么看都像是顶着一顶假发,以至于全程都在关注他头发是真是假…看着满满的别扭,其实一个半钟头足以说明白的事儿,硬生舍不得剪,就成了这么个样子了,没有那种写实的感觉,感觉每一个地方都显得很业余…就这样了
精选
简直是驱魔片里的一股清流,可以叫《铁拳牧师》了。不靠圣经圣水,靠拳拳到肉,左手右手一个大扳手就是驱魔十字架,第一轮驱魔是物理攻击,第二轮驱魔是酷刑拷打比如拔指甲,宿主比恶魔身体能扛就能赢,第一个小男孩就是比恶魔死得早就被打死了。前½闲扯淡可以跳过,硬加的色情环节很尬
虽然没有高智商犯罪那种悬疑刺激,但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孩子犯罪后笨拙的父母如何手忙脚乱地掩盖真相,从而牵扯出的家庭关系问题和人性选择

挺有意思的,不过简介剧透到尾了,有点儿烦。出彩的地方挺多,最后是个happy ending没想到,快结尾,男主的上司和小男孩在墙边的对话,构图,蛮喜欢的。总之会留在我的二刷和收藏单子里面。 看了短评多说一句,不要指望一部电影可以改变世界。

反对逢煽情就批判的另类政治正确,这样的题材就应该有这样的张力。陈可辛是实打实的细节狂魔与情绪大师,从袁伟民到陈忠和到郎平,三代脊梁,选的片段太过合适。前期争议很大的“和平大战”的魅力在于中国教练、中国理念与中国技术的碰撞,这就是最“中国”的女排故事,又完美地串联起女排的兴替脉络,远比单纯的胜利来得更重要。看过很多十几年前报道的老球迷表示白浪太像她妈了,陈忠和的形象没有半毛钱歪曲,而巩俐就是郎平,她的表演是精准而立体的。当然,郎平也值得这样的戏份,一把斧凿起中国女排经久不衰过去和将来的铁榔头,一个把“夺冠”两个字从一种结果上升到一种艺术的女人,值得这种精彩的铭记方式!

片子本身值得说的不多,但感觉在经历了《爱尔兰人》之后,德尼罗真正开始正视自己的状态,他越发适应这种类似《实习生》的表演空间和节奏,而且从职业畅想来看,在固守个人特质宁死不屈和调试自身状态适应项目之间,他的选择从来都是后者。PS:每次见到沃肯都是快乐的。

市场对Charlie Plummer永远都在出演带有 “精神分裂、烟酒成瘾、萎靡不振”等固化标签角色以及源源不断的YA爱情片的重复选择有多严重,就有多坚定我对小哥演技的怜爱与珍惜。在很程式化的彼此治愈和接受自我的主题之外,主角衍生和想象的“心魔”形同于《当怪物来敲门》的巨怪,这种对疾病更为形象化的诠释或许能帮助单纯冲着恋爱戏的观众增进一分精神分裂的了解。这个故事是足够认真的,也在亟待于Netflix源源不断的“糖水自制”之外,探求更多表达这些题材的可能性。

喜欢的女生脱衣服了,原地 180 度立定转身,目光斜上 45 度聚焦,"are these deciduous trees?" 哈哈哈哈哈哈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姬的!

母子、情侣、夫妻、父女——虎头蛇尾。《摘金奇缘》的华裔热、《别告诉她》的乡愁方兴未艾。

精选
清醒的女子。 愛的時候傾盡全力,全身心投入,笑容幸福洋溢。 不愛的時候,絕不含糊,界線了了分明,是什麼,不是什麼,清清楚楚擺在那裡。 這片探討的,看似只有一巴掌,卻從淺處深入,刀子下得明明白白。 小題大做? 不,是人心的盲目。
主人公是残疾人士的设定,本身就为电影注入了温情与趣味的基因,电影在一点上也的确做得不错,特别是前一半故事,在极具日本特色的情境下让人看得异常舒服。只可惜后一半跑偏到了俗套甚至略带狗血的路子上,但好在电影自始至终没有脱离一个温情脉脉的主轴,算是一部惊喜的作品。
题材还是我感兴趣的,但内核被辜负了。及格分完全是照顾演员面子,好歹潘长江和于震也算是演技有底的。但剧本不合理之处比比皆是,所谓反转也是难行填坑,观众一深究很难自圆其说。

恐怖片拍法的凶宅对家庭的毁灭具有象征意义,无论把根源视作“假中产阶级”或“异国文化隔阂”,这些外界造成的恐慌直接导致了人对于环境的“相对运动”

中国神话有一种叫作伥鬼的生物,可以和电影做对照。可能因为拍的是未成年人暗网题材,马可·伯格的酷儿凝视镜头节制了很多,性暗示也变得小心翼翼,但这就带来了不够看的问题。建议导演连拍三部熟男调剂一下~(男主眉毛太抢戏了😂)
本来对这部电影没有多少期待,没想到看过之后觉得还不错。女主的性格挺酷的,男主的人设有点丧、颓废,里面的配乐也挺好听,总体三星半
很温馨的故事,安迪·加西亚应该大火的,不知不觉看了他很多戏,不知道为什么硬派的形象没像阿尔帕西诺那样火起来。本来想看吕克贝松的安娜,看错版本就一路看下来了。
尽管京都可能有更多美好的一面未在片中展现,但我私心觉得,这部片子已经很打动人了,就像是“明明一个超市就可以买到的东西”,在京都要分好几次来采买一样,一辈子或者几辈子人专门来做一个东西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令人感动了。

影像上来说没看出诗人对现实有何种不满,大多是一种抑郁的表现。也许最后出租车司机和众人吃羊是一种大众对知识分子的啃食隐喻,但是从影像上一直找不到落脚地,也许是龙标的原因或者其他,而且多数场景对演员的把控不太精准。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金馬56#獲獎前後台北院線二刷都爆哭。裡邊的人物和關係很代表台灣ASun,都有被舍弃后的委屈,做错事后的改过,宽容谅解乃至再次交恶,承担责任为别人付出,离开谁也要很顽强,正好也与本届奖项完美契合。他把所有的好都給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我們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精选
可能是海报选的太好了,观影过程一直在海报所传达的氛围里,哪怕只是那一秒的定格。终要向神依托,但神却不要你。假扮的神父不是恶魔也不是天使,只是芸芸众生的困境,到底回到原点。

新一代年轻导演常规犯罪套路,多线多人物,莫名其妙被卷入案件的小人物,以及脏脏的美术。新导演鼓励下吧,遗憾在于每次转折都缺少意外和惊喜,少了此类影片最大的乐趣。不过,欧豪的悍匪倒还不错,台词不错,人也很硬,能看得到的成长。

显示单个结果